细粉加工设备

从张庄到“大下姜”

时间: 2024-06-17 19:56:08 |   作者: 细粉加工设备


产品特点

  作为习在浙江工作时的基层联系点,淳安下姜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国农村率先实践的一个成功样本。

  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习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兰考张庄远近闻名,那里是焦裕禄当年找到防治风沙良策,首先取得成功的地方。习到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曾专程前往张庄考察,对张庄发展寄予了殷切期望。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村社是社会治理和共同富裕现代化的最小基本单元,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和工作重点。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最大的目的和根本方向。我国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然而,在一些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滞后、人才短缺、文化困境、生态压力以及组织基础薄弱,成为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短板和重要挑战。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在2024年习视察指导兰考党的群众路线周年来临之际,我们推出这篇中国乡村振兴调研报道,希望人们能从下姜、张庄到“大下姜”的故事中,得到一些启示。

  下姜是习在浙江工作时的基层联系点,张庄是习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兰考联系点中重点调研的地方。

  “每一个村庄的变迁,无不打上了自己的特质烙印,刻下了时代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履痕。”

  下姜调研之后的当年7月10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习同志提出了一个深远影响浙江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八八战略”。

  “八八战略”提出,要逐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从那以后,下姜村成为习同志在浙江任职期间的基层联系点。其后,习同志又先后三次到下姜村走访调研。

  在下姜村调研期间,习同志曾经指出,下姜村的发展,就好像一滴水,折射出浙江省农村发展的整体状况。

  与过去下姜村穷得出名相比,现在的下姜村是闻名遐迩,成为人类眼中“最美”“最富”的象征。

  2024年3月14日,《开封日报》中国乡村振兴调研特别报道组来到下姜,走进这个“梦开始的地方”,一探下姜蝶变的密码。

  虽然已从村党总支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了,但村里的大事小情,姜银祥都挂在心上。

  姜银祥和记者说,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2003年4月24日,是习同志第一次到村里调研,为村里指明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轮到姜银祥发言时,他刚把笔记本拿出来,习同志就说农村干部汇报就不要看笔记本了,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姜银祥一听,一下子放松了,甩开笔记本,一股脑地说了不少村里发展存在的问题。

  姜银祥说:“当年的下姜村是一个穷山村,地处山区,缺地少田,村民以砍柴、养猪为生。”

  山上烧炭,缭绕着呛人的烟雾。短短几年,6000多亩林子就被砍光了,原本郁郁葱葱的青山成了“瘌痢头”……

  当年习同志一到浙江,就开始密集调研。118天,跑了11个市、25个县。

  习同志有了这样一个认识:仅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并不能给群众带来幸福感。只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005年8月,习同志在《浙江日报》撰文《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文章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这就是著名的“两山”理念。文章虽然不长,但见解深刻而独到,为全国所有贫困山区指明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说起来脸红哦!我们就在这种环境下迎来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同志。街道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家家住着土坯房,院坝里养着猪,污水到处流……”

  如今,站在整洁宽敞的道路边,姜银祥对记者说:“习同志第一次来下姜村,一路换了三种交通工具。他们一行先花近6个小时从杭州坐车到县城,又坐三四十分钟快艇到薛家源村码头,再换汽车绕了100多个盘山弯道,才一路颠簸来到了村里。”

  “现在我们穿过凤林溪,只需1分钟。习同志第一次到我们村时,可没这么好的条件。他和我们一样,挽起裤腿,从河对岸蹚着河水走到对面。当时河水虽不多,但泥泞不堪,非常艰难。”

  姜银祥指着后面的山,对记者说:“当时,山上全是光秃秃的,习同志就给我们讲,要给青山留个帽。当时,我提出了建沼气的想法。”

  “这个提议好!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生活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

  几天之后,浙江省农村能源办公室便派专家入下姜村进行指导,资金也很快被拨付下来。

  从下姜回去不久,当年6月,在习同志的推动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浙江省展开,即花5年整治和改造1万个村庄、培育1000个示范村。

  至此,农村成为浙江“八八战略”绿色发展的突破口,开启了人居环境蝶变之路。

  下姜村当年主要是做了两件事:一是修建沼气池,整治“脏乱差”的村容村貌;二是保护砍“秃”的山,封山育林,“给青山留个帽”。

  为了破解下姜村的发展难题,当年,习同志要求下姜村党员干部要做“生产发展的带头人、新风尚的示范人、和谐的引领人和群众的贴心人”。

  建沼气池,必须将猪粪挑到池子里发酵,不少村民嫌麻烦,还有人怕花钱。为了这事,村民代表大会开了几次,意见不一,工作一时难以推动。

  姜银祥说:“沼气池建成不久,习同志再一次来到下姜。那是个雨天,他一脚水一脚泥地看遍全村,兴致勃勃地听取沼气使用情况。”

  姜银祥说,有了沼气池,厕所、猪圈、鸡舍里的脏水都流进了密封的池子里,不但环境干净了,村里的生态也好起来。

  用上沼气的第二年,下姜村决定封山育林“给青山留个帽”。村里发布了新的村规民约:公益林严禁砍伐,承包林须经村“两委”同意才能砍伐。党员干部带头响应,700多名村民无一人反对。

  下姜村党支部原书记杨红马说:“虽说还是靠山吃山,但习同志联系下姜村之后,下姜人选择了另一种吃法。”

  姜银祥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带着大伙儿种茶叶、中药材、竹笋和养蚕桑,1350亩的高效农业就这么一步步开发出来。

  20年后,下姜村青山相伴、绿水环绕,农居错落有致,现代化休闲农业产业园区整齐有序,森林覆盖率达97%。

  带领群众呵护淳朴民风的是党员,带领群众营造和谐乡邻关系的也是党员,为群众办大事小事急事难事的是党员,为下姜谋划长远发展产业的也是党员。

  杨红马和记者说,当年,老党员姜祖海在村里率先开了“农家乐”,后来又将“农家乐”升级为“望溪”民宿。姜银祥老人在家门口摆起了磨豆浆体验点。村里的党员干部纷纷带头,分别投资几十万元将自家住宅改造成民宿,终于在2015年形成了下姜民宿的第一方阵。

  “如果要亏,就先亏党员干部;如果赚了,就把好处给村民。”杨红马说,“当时想的就是这样简单。”

  作为浙江26个加快发展的山区县之一,淳安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其中淳安下姜村成为乡村转型发展的标杆。

  下姜发展,既有以姜银祥、杨红马等老一代优秀党员干部群体的无私奉献,也有姜丽娟、杨璐珽等新一代下姜人的担当作为。

  “走出大山去!”曾经是山妹子姜丽娟儿时的梦想,也曾经被她看做人生唯一的出路。

  “最美公路‘淳杨线’直通村子,河水清澈见底,村道整洁有序,漂亮的新农居屋舍林立,下姜村再也不是儿时记忆中那个山林光秃秃、村里脏兮兮的模样。”

  “回归农村,这是梦开始的地方。动工前,我学习考察了许多优质民宿,亲自设计图纸,每一件家具、每一处摆设、每一个布景、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揣摩。”

  姜丽娟将民宿取名“栖舍”,希望以后能带着家人安稳地在这里生活,“一方面能够照顾父母、孩子,另一方面游客到了这里,也有一种归家感”。

  2017年,姜丽娟南下北上、东奔西跑,到全国各地学习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的经验。

  “那段时间很辛苦,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放弃杭州优渥的工作,回村办民宿。其实,这源于对时代的自信。我相信,下姜村已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所以我有胆量、有底气回乡创业。”姜丽娟累并快乐着。

  几年来,经过精心打理,姜丽娟的“栖舍”入住率常年保持在35%以上。这一成绩在淡旺季明显、位置较偏远的下姜村实属难得。

  在这期间,姜丽娟还义务担任了下姜村“美丽庭院”指导师,免费帮助村民提升庭院景观水平。

  被村里推举为下姜民宿协会理事长的姜丽娟,集思广益,带领村民一同打造美丽下姜,增收致富。

  下姜民宿的发展模式,一开始就实行“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分客、统一结算。

  这么一来,民宿住宿条件都差不多。如果把一大拨客人分到等级相同的不同民宿里,客人的感受就没有太大差别,就不会挑三拣四。同时,客流平均分配,各个民宿之间就不会出现因抢生意而发生矛盾的情况。客流不用愁,每家只要服务好就可以了。如此,下姜民宿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北京时间2018年9月27日9时,联合国的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颁奖典礼在美国纽约举行。

  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被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姜丽娟就在现场。她和其他4位农民代表见证了这一时刻。

  2020年,勇于奉献、敢于作为的姜丽娟成为下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也是用来回忆的。青春之于我,就是深耕农村创业的土壤,通过我的声音,讲好农村创业的故事,吸引青年返乡,带动农民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我将一如既往,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姜丽娟看来,下姜之变,是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先行探索。

  下姜的发展吸引了许多大学生返乡创业。2020年,“95后”杨璐珽毕业后,回到村里,目前任职村委会委员。

  2022年10月16日,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在“党代表通道”上,党的二十大代表,下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姜丽娟说:“‘大下姜’老百姓的收入每年以平均10%以上的增速增长。”

  2023年,下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88元,增幅11.6%;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8043元,增幅10.7%。下姜村经济总收入202.81万元,增幅32.2%;经营性收入129.46万元,增幅25.24%。这对位置相对偏远的下姜来说极为不易。

  “抱团发展,先富起来的下姜要带领更多乡亲一起富。”在姜丽娟眼中,下姜村正在焕发着新活力。

  如今的下姜,与周边村庄组建成“大下姜”共同富裕联合体,带动大家一起富,绘就出了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让我们把目光从浙江新安江边的千岛湖,从下姜,移向黄河最后一道弯的河南兰考东坝头,移向张庄。

  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习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

  上世纪60年代,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此治理风沙,结束了当地群众逃荒要饭的历史。

  2013年年底,张庄还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村,村里有200多户贫困户,主要收入就靠种地。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习赴兰考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他走村入户、访贫问苦,察看便民服务、倾听群众呼声。

  习在张庄村走访时,嘱咐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农村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要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和干部群众亲切座谈时,习指示:“要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多渠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习的到来,为张庄村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并为张庄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4年3月12日,记者看到,张庄村干部群众发扬焦裕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让一个贫困村变成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年的“风沙窝”变成了淌金流银的“金银铺”。

  10年来,经过“精准扶贫”发力,张庄村充分的利用本土资源,发展起乡村旅游、食用菌、肉牛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等多种产业,人均年收入两万多元。

  “有人问,张庄发展靠什么?让我说,靠的就是坚持不懈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党支部党员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说张庄的变化离不开党建引领,特别是近年开展的“五星”支部创建活动,将产业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攻点,不断推进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据申学风介绍,近几年张庄村按照“企业引领、工业示范、旅游带动”的发展思路,培育发展多个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张庄聚焦农业,铺就致富路。张庄成立村集体企业福牛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存栏300头。建成塑料大棚171座,推广蔬菜和西瓜种植。借助投资1.1亿元的奥吉特菌业有限公司,发展食用菌产业。村“两委”积极推广“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成立合作社11家,发展莲藕种植350亩,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312亩,藏红花种植100亩,绿化草皮种植720亩,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张庄旅游带动,叩开幸福门。张庄通过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四面红旗纪念馆、乡村特色民居等旅游资源,年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积极引领农户参与旅游开发,启动“梦里张庄”农家院落改造项目,采取“农民自建、自主经营”的模式,带动60余户农户改造乡村旅游主题民宿小院,带动群众利用自家小院发展乡村旅游。

  张庄发展加工业,开辟新“钱途”。张庄成立村集体企业幸福张庄鞋业有限公司,引进现代化制鞋加工线,进一步培育壮大制鞋产业。建成春光芝麻香油加工厂、红晴天红薯醋、文氏醋坊等农产品加工产业。联合三义寨乡付楼村成立兰考县证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净菜加工厂,开展蔬菜半成品、成品及蔬菜贸易业务。

  2023年,张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100万元,1300多人在村里实现了稳定就业。申学风说,现在张庄的产业多样化,不仅能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还能让村民挑选喜欢干的工作。

  张庄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风文明典型案例村”“幸福生活与美好环境共同缔造示范村”“乡风文明案例示范村”等称号。

  两个中心是“数字乡村创业中心”和“融媒体中心”,两个融合是“线上线下融合”和“一二三产融合”。

  张庄以两个中心为支撑,成立了三家村集体全资控股公司,发展一二三产业;以合资入股形式与专业运营管理团队合作成立了两家公司,发展村集体运营管理能力范围之外的新产业、新业态。

  张庄数字乡村创业中心通过直播把张庄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大学毕业生雷慧杰成立的电商公司已有10多名员工,直播生意越做越红火。她说:“回家乡创业,比在外打拼踏实多了。”

  张庄红薯、张庄香油、张庄花生糕、张庄老布鞋、张庄香醋……从过去的足不出户到如今的远近闻名。

  村民李玉娥家世代做红薯醋,以前只在附近走村串户卖,一年也就卖三四百公斤,近几年品牌越来越响,再加上网上销售,一年竟然能卖一万多公斤。

  原来的贫困户董仙竹在村里帮助下,承包两个蜜瓜大棚,实现了脱贫致富。前几年,她还种出了“兰考瓜王”,在比赛中得了2000元奖励。靠卖瓜,董仙竹家盖起了二层新楼。她说:“干部天天为我们致富的事发愁,咱咋好意思不加油干?实现小康,俺家不能拖后腿。”

  村民胡秀琴养起了孔雀,兰考县一家农业科技发展公司免费提供孔雀、饲料和技术指导。“一只雌孔雀一年可以产蛋五六十枚,一枚可售30元,孔雀羽毛还能卖钱,家里的活钱儿慢慢的变多。”

  张庄村地处黄河最后一道弯,又是焦裕禄找风口治风沙成功的地方,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兰考县乡村三级发力,引入经营主体,联合打造“梦里张庄”示范点,建成吃住一体花园式农家乐。

  张庄免费提供设计的具体方案,政府资金奖励,鼓励村民把自有的闲置院落改造为民宿。党员游文超带头响应,利用金融扶贫政策贷款12万元,把家里4间空余房子改建成了特色民宿,起名“游家小院”。

  “从2018年起,村里办起农村干部培训学校,我们就更省心了。客房的客源、摆设、打扫、管理都有专业团队,我们仅需等着分红。”游文超说,“我的脑门上皱纹多,是以前过苦日子愁出来的;现在脸上的皱纹多,是过好日子笑出来的。”

  原来,在兰考县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张庄村办起农村干部培训中心,不仅轮训本县的农村干部,外县、外省的农村干部也慕名而来,吃住都在村里。

  张庄农村干部培训中心2018年6月25日开班运营,仅当年就开展培训33期,培训学员3200多人。

  张庄还积极探索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业态,联合数中链、阿里拍卖等多家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发起“数字乡民”及村元宇宙相关项目。

  2022年,张庄村上线了全国首批数字乡民卡。当年3月,张庄在阿里拍卖平台共计发售数字收藏品2022份,购买数字收藏品的用户获得张庄村委会授予的“数字乡民”荣誉称号,并领取“荣誉乡民”证书。“数字乡民”到张庄村旅行,不但可以免费吃一顿农家饭,还有机会在村域享受到村民享受的部分政策红利。

  张庄还着力打造“幸福张庄”品牌,成立了兰考县幸福张庄农产品销售、鞋业、畜牧养殖等公司,在助力村集体经济大幅增收的同时,也实现了“梦里张庄”到“幸福张庄”的蜕变。

  “早日脱贫”是2014年习对张庄闫春光的鼓励,春光一直记在心间。

  受禽流感对市场造成的影响,春光养鸡赔了1万多元,一家5口住在老式土砖房里。

  听说习要来,闫春光85岁的奶奶张景枝特地换上过年才穿的大红外套,从堂屋不时向外张望着。

  一进院,习就上前握住老人的手,询问她的身体健康情况,祝福老人健康长寿,扶她一起坐下。

  “下一步你咋打算?还是打零工?”“土地流转出去,1亩地给你多少钱?”“种粮食,1亩地各种补贴有多少?”习不时询问闫春光,并帮他出主意、想办法。

  春光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干。在哪里跌倒了,就从哪里爬起来。养蛋鸡虽然没有挣到钱,但是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个月后,春光重新打起精神。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春光贷了10万元。这一次,春光还是养蛋鸡。

  春光雇了两个帮手,养了3000只蛋鸡。起早贪黑,科学养殖,精心管理,千方百计销售……

  2015年,在上年3000只蛋鸡的基础上,增加了2000只蛋鸡;2016年,规模再次扩大,养殖蛋鸡总数达到1万只……规模上去了,效益更可观。3年里,春光养蛋鸡挣了20多万元。

  钱包鼓了,春光干劲儿十足。挣钱了,在外人看来,春光是春风得意。可是,春光也有苦恼。

  为什么苦恼?春光自嘲地说:“那几年养蛋鸡,浑身都是鸡屎味儿,大家都叫我‘臭春光’……”

  虽说养蛋鸡挣了钱,可是春光心里还是不踏实。因为鸡蛋的市场行情报价起伏太大。“鸡蛋价格高的时候每斤四五块,低的时候才三块,这一斤就相差一两块。价格高的时候能保本盈利,低的时候连成本都保不住……”春光说,“价格忽高忽低,像过山车一样,吓人!”

  2018年上半年,鸡蛋价格连续大跌。春光意识到:“鸡蛋不能都放到一个篮子里。”要想致富路上行得稳,得多几条腿走路。“除了养蛋鸡,还得干点别的!”春光日思夜想,开始琢磨新项目。

  原来,张庄村为发展乡村旅游,把村里几个闲置的院子装修了一下,改建成了“农家乐”。看到村里的外地游客多了起来,一些有眼光的村民就办起了民宿,将“一日游”变成了“多日游”。

  “游客这么多,是一个大市场。虽然村里有吃的、有住的、有玩的,但感觉还是少了点什么。对了,走的时候能让游客带走点啥?”春光决定差异化发展,开发新产品。

  “榨芝麻油!”春光灵机一动。小时候,一年也吃不上几滴的芝麻油,可是好东西!

  春光说干就干,忙活了几个月,投入近50万元。他找老师傅学手艺,租厂房,买设备,试验加工,设计外观,注册商标,办理生产许可证。

  2018年春节,春光油坊开业。春光芝麻油采用的是传统压榨技艺,比机器压榨的油要香得多。除了芝麻油,春光油坊还卖芝麻酱、芝麻盐、花生油、红薯粉条……品种还真不少。东西好吃,价格也不贵。春光在油坊货架上,放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我们唯一能做到的——货真价实。说多了没有用。”

  春光人实在,这几句话,写得也是实实在在。开业仅两个月,芝麻油就卖了6万多元。

  回头客增多。一些外地的游客尝了芝麻油后还想再买,他们就鼓励春光办网店,网上销售,买与卖都方便。

  春节过后,春光芝麻油网店入驻淘宝商城,后来又入驻了几个网上扶贫平台,销量很快就上去了。又有了一条挣钱门路,春光当然高兴。

  春光笑着说:“现在天天泡在油坊里,浑身都是芝麻油的香气,大家都叫我‘香春光’。”

  收到了入党申请书,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高兴地说:“春光是个好苗子,得好好培养!”

  “春光啊,员要想着大家,带领群众一起致富,可不能只顾小家,闷着头自己挣钱!”隔三差五,申学风就找春光谈谈心,帮助这个小伙子。

  2017年,张庄为了产业规模化发展,将村里的养殖户组织起来,20多个小户“合成”了一个“大户”,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大家一致推举春光当上了养殖合作社的理事长。

  当了“领头羊”,春光不负众望。他带领大伙一起规模养殖,鸡苗一起买,饲料一起购,科学管理,统一经营。

  “有了规模优势,就有了竞价优势。仅仅购买饲料这一项,一年下来就节省了20多万元。省钱就是挣钱。省得多,自然挣得就多……”养殖合作社效益上去了,春光很是自豪。

  从2023年7月2日试生产至今,厂里一天也没闲着。村里的30多名富余劳动力经过培训,进厂当了工人,挣起了工资。

  订单生产,收益有保证。净菜厂每天平均生产10吨净菜,高峰时有30多吨净菜,品种有包菜、洋葱、胡萝卜、茴香、大葱、姜……净菜厂一开工,周边菜农种的有机蔬菜再也不愁卖了。

  据净菜厂管理团队负责人闫宪凯介绍,净菜厂已经与周边的20多个有机蔬菜种植合作社达成了合作意向。蔬菜种植户订单种植,种苗、技术、销售都不用发愁了。合作种植户产出的蔬菜,如果市场行情报价高了,可以到市场上售卖。如果市场行情报价低了,净菜厂保底收购。两种模式,均可以让种植户旱涝保收。

  而净菜厂每天分拣出的两吨多次等级菜,被免费送给村里的禽类养殖户,这大幅度的降低了他们购买饲料的成本。

  目前,张庄村民文二龙已经与净菜厂签订了合同,家里的20多亩地全种上了有机蔬菜。

  春光谦虚地说:“这个‘富’,不单单是个人富裕,更多的是鼓励我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3月12日,春光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说,除了办养殖场、开油坊、办净菜厂之外,他在带领乡亲共同富裕方面又作出了新的努力。

  春光与几个伙伴联手,通过土地流转,整合了几百亩地,种植玉米和小麦。土地流转之后,村民可以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通过村里的新产业再就业,提高收入,实现生活富裕。

  春光说,如何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带动更多村民甚至周边村庄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是张庄下一步思考的新课题。

  旺季“撑破肚”,淡季“闹饥荒”,似乎慢慢的变成了民宿业的普遍现象。张庄的住宿也不例外。春天来了,气温回升,游文超的心情也慢慢好起来。冬天里的那几个月,“游家小院”也是冷落的,没几个游客上门。“昨天,乡里打电话给我,问有没有客人?房子空出来几间?可以入住多少游客?”3月12日,游文超对记者说:“民宿刚开张的时候,客人不少。那时候,村里来的人多,大客车一辆接着一辆,但大多是一日游。村里的培训也不少,住宿长的三四天,少则一两天。”游文超问记者:“谁能想个办法,让张庄可看的东西更多一些,游客能来得更多一些。谁能想个办法,让张庄的吸引力更强一些,让游客多住几天,让民宿的淡季短一些。”

  在乡村振兴和农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有没有一个可资借鉴的共富新模式?

  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或许,我们大家可以跳出张庄看张庄,跳出张庄,跳出兰考,跳出黄河的最后一道弯,将目光投向江南,投向新安江旁、千岛湖畔。因为那里,不仅有一个下姜,还有一个“大下姜”。它的发展模式,我们大家可以借鉴。

  2023年10月,包括下姜村在内的中国四个乡村入选2023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说起下姜村,人们提到最多的是它800多年的历史、毗邻千岛湖的地理位置和“雅墅峡涧”的称号。

  姜丽娟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说:“最早的时候,下姜村也遇到过瓶颈。因为空间是有限的,再怎么发展也就10.76平方公里。而这10.76平方公里当中,大部分都是石头山,产业资源发展要素空间受限。所以,当时我们就提出‘跳出下姜,发展下姜’的思路。”

  如今,下姜从10.76平方公里的“小下姜”中华丽转身,变成了340平方公里的“大下姜”。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地发展,下姜村发展起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民宿产业上了规模,农民收入显著提升。但在这时,下姜人在较高水准发展上也进入一个瓶颈期。

  “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做的也做得差不多了,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是就此‘吃老本’,还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省市县镇几级领导与下姜村党员干部群众集思广益,对于下姜下一步怎么样发展进行充分调研后,提出了“跳出下姜,发展下姜”的思路,建成“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

  这一思路,拓展了下姜的发展空间,让下姜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起到了更强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下姜人看来,从资源禀赋来看,村里就几百亩地,而且大多数都改造成了有机果园,发展生产的空间不大。

  就发展比较好的民宿来讲,下姜村200多户人家,目前开民宿的有近40户,这方面的空间倒是不小。但怎么样提高现有民宿质量,提高效益,让更多的农户增收,还是一个难题。

  村民江八女说:“要让这么多民宿都挣钱,就要增加相应客流量。假如没有一定的客流量,增加民宿数量又有何用?”如何增加客流,又是一个难题。

  下姜村是一个小山村,面积太小,景点有限,外地游客来了,在村里住上一天,就逛完了。要想吸引更多游客,并让游客多待几天,下姜村必须想方设法向外拓展,把下姜村的景点与周边村的景点串成链,让景色连成片,让外地游客逛上几天不重样。

  对于淳安县来说,如果把更大的劲儿用在下姜村,效果不会明显。要想把景点串成链,把景色连成片,就需要扩大旅游范围,增加旅游项目和景观。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开发周边村落,进一步丰富旅游资源。

  姜丽娟说:“下姜村就像一个引流端口,把客人引进来后,可以向下姜村周边进行导流,带动周边村一起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这样一个时间段,原先来下姜村的游客可能停留个半天就回去了,现在他可能会停留个3天2晚、3天4晚、4天3晚……在‘大下姜’待的时间越长,老百姓增收的渠道就会慢慢的多,口袋就会慢慢的鼓。”

  廖龙建是临近下姜村的周家桥村民,没有加入“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时,下姜村年人均收入5万元,而周家桥村人均年收入才1万多元。

  廖龙建说:“如今,我们的山茶油、香榧进入他们的平台,不仅我们的销售不成问题,他们从中也有一定的利润。而这个利润又可以分红一部分给我们其他5个乡镇的老百姓。”

  当下姜村成为一个乡村蝶变的品牌时,杭州市提出了“下姜村的发展要从脱贫致富阶段向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共同致富转变”的新理念。

  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共富之路使下姜村“一村之变”慢慢地发展为淳安县“一域之变”。

  2019年,为发挥下姜村的示范带动效应,淳安县按照“跳出下姜,发展下姜”的思路,在不打破行政区划的前提下,以下姜村为核心携手周边村庄和社区,成立“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大下姜”联合党委通过资源整合、产业链接,打造“共富联盟”。

  下姜村周边,一幅携手强村富民的新图景徐徐铺展:“大下姜”共享水厂、共享茶厂等“共富工坊”已经建成;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大下姜”文旅客厅整合了“大下姜”区域各类资源的党建教育中心、展览展示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和农创、文创、科创展销中心。

  如今,淳安县以下姜村为核心组建起了一个包括63个村庄和1个社区在内的“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目标就是带动周边乡村共同创造财富流量。

  “大下姜”通过党建联建,实现了区域内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诸多成果落地开花。2024年3月15日,建行杭州分行驻淳安县“大下姜”联合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潘竹玮和记者说,“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党建联建机制一直在优化,研究制定《大下姜深化推行党建联建机制工作方案》,健全完善“党委统筹+乡镇负责+部门支持+村社落实+公司参与+百姓受益”工作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一核窗口、四区共建、十源共富”党建联建发展格局。

  “大下姜”深挖“四种人”和“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等精神富矿,推进党的群众观“三同”教育基地提升,常态化开展“党建双强”比拼、“四种人”标兵选树活动,推动共同富裕成效不断显现。同时,扎实推动浙江省高水平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工作,形成村企联营保底收益、资产资源入股分红、增加就业政策兜底等共富举措,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加红火,第三产业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据悉,“大下姜”全年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同比增长9%;旅游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6.5%。

  “大下姜”谋划推进“三茶”统筹共富产业项目,建成上江村高标准中药材产业黄精示范基地,白马循环农业项目进入中试,千岛湖日晒面产业年产值近亿元,石林镇、枫树岭镇白马村纳入浙江省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镇(村)及相关自然保护地名单……大下姜培训、乡村旅游、农林、文创四大产业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

  “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的故事仍在谱写新的篇章。

  淳安参照“大下姜”经验,将乡村联合体模式推广至淳北、淳西南片区,并在全县实施“先富带后富”“乡贤帮老乡”等行动,92个“强村”与82个“弱村”联动发展,6500余名先富群体与1.1万户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

  淳安县委书记杨建根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推广‘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共富模式,加快构建‘一主两副新型城镇化+三大片区乡村振兴联合体+飞地’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让‘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越走越宽广。”

  “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从下姜到张庄,从下姜的富民桥到张庄的幸福路,从“梦里张庄”到“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生动演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篇章,更为新时代农村如何与绿水青山和谐共荣、农民如何富有安康树起了现实标杆。

  共富之梦照进现实,以“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为代表,中国乡村的共富之梦也正变得更清晰,变得更让人期待。

  带着对未来的期盼与向往,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在高水平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进程中,从“梦里张庄”到“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的故事将会不断被续写。

  从下姜、张庄到“大下姜”,或许,人们从中看到的,就是未来中国美丽乡村的模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开封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开封日报社 主办

  战略合作伙伴、法律顾问:河南辽源律师事务所移动版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开封市新区汉兴西路与七大街交叉口0371 - 22924343打开

工程案例

【48812】安順市西秀區紅薯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48812】安順市西秀區紅薯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近来,西秀區寧谷鎮張家井村,乡民正在...


更多+
【48812】农产品加工俏商场

【48812】农产品加工俏商场

走进贵州绿薯青山农业开展有限公司,农...


更多+
【48812】【江西】新余市商场监督管理局食物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布告(2023年第25期)

【48812】【江西】新余市商场监督管理局食物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布告(2023年第25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物安全法》及其...


更多+
【48812】西安市商场监管局曲江新区分局食物安全监督抽检状况布告(2023年第14期)

【48812】西安市商场监管局曲江新区分局食物安全监督抽检状况布告(2023年第14期)

西安市商场监督管理局曲江新区分局发布...


更多+

相关设备